两岸和平发展法学论坛分组论坛现场(中评社 徐梦溪摄)
中评社北京8月25日电(记者 徐梦溪)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丛文胜日前出席第五届两岸和平发展法学论坛,幷提交以《强化海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法治规范》为题的论文。
从文胜认为,强化两岸关系的法治规范,就是要发挥在两岸关系中有拘束力的法治手段,依法定位和维护两岸关系来之不易的和平发展现状,依法制约台湾当局的“台独”分裂国家行径,依法将两岸关系纳入以“九二共识”为基础的合作共赢的法治轨道。
完善法治规范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根本保障
丛文胜指出,强化两岸关系的法治规范是维护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基石,也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根本保证。以法治方式规范两岸关系,不仅关系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走向和未来,也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统一和实现百年来的强国梦想,是两岸同胞在新的历史时代共同肩负的历史责任,代表着两岸同胞的共同福祉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首先,以法治方式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党和国家的坚定重要方针。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运用法治方式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完善涉台法律法规,依法规范和保障两岸人民关系、推进两岸交流合作。运用法律手段捍卫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独”,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这就为继续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供了重要思想指导,指明了发展目标和方向。
其次,强化两岸关系法治规范具有重要作用。在现代民主法治社会,没有法治约束和保障的关系是不稳定、不可靠的关系,没有以牢固的法治为依托和基础的关系即使暂时存在也是无法保持发展和走不了多远的关系,主张“台独”的民进党及其代表人上台执政后,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和法治方式能否保持下去,能否中断或倒退,是对两岸同胞和中华民族智慧的重大考验。
最后,牢牢把握推进两岸关系法治规范的发展方向。强化两岸关系法治规范的实质就是要将两岸已经达成的近25年的“九二”共识法治化,奠定两岸关系长期和平稳定发展的坚实法治基础。
严格恪守具有坚实国际法基础的两岸关系准则
丛文胜认为,国际法和国际因素在台湾和两岸关系问题上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鉴于两岸问题或者台湾问题具有的国际性因素,使我们强调对两岸关系的法治规范中,必须充分认识国际法准则在强化两岸关系的法治规范中的重要作用。
一是,公认的国际法准则确认台湾属于中国。从仍然具有不可动摇的国际法效力的《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到《日本投降书》,都决定了台湾回到了祖国。正是国际法确立和奠定了台湾属于中国的坚实国际法基础,从此之后,两岸关系,台湾与大陆的关系也是在国际法确立的同属一个中国的轨道内运行。因
二是,作为当代国际社会最具权威的国际组织---联合国坚定维护并承认一个中国原则。
三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各建交国、国际组织签署的有约束力的各类国际法多边、双边条约和公报、声明中,都明确承认和肯定“一个中国原则,台湾是中国一部分”。以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为例。美国在与中国签订的三个联合公报中都强调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强化“一个中国原则”的国内法治规范体系
丛文胜从三个方面分析如何强化“一个中国”原则的国内法制规范体系。一是,强化两岸关系的法治规范必须在两岸执政党达成的协议基础上运行。推进两岸关系法治化进程是两岸同胞和两岸执政的国共两党的共识。两岸各自的执政党不同于在野党,既代表着多数民众的认可,也反映了对政权的主导作用。执政党在执政期间所达成的协议,既是两岸执政党的共识,也是以两岸的执政者名义达成,并以行政权力加以保障的协议,具有可靠的法律遵守和执行效力。
在两岸执政党的共同推动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为两岸关系的主流,两岸关系的法治规范在各个领域全方位顺利构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奠定了坚实法治保障,至今仍然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法治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主张“台独”的民进党上台执政后,不承认作为执政党的国民党与大陆达成的核心共识,其领导人蔡英文至今拒不承认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在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法治道路上,两岸执政党至今没有形成共识,如此下去,今后台海两岸的紧张对立必将持续加剧,甚至严重背离两岸已经形成共识的法治发展轨道,彻底毁掉8年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