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11-21 星期四

尹宝虎:《告台湾同胞书》的原则精神光耀史册

时间:2019-01-10   来源:


尹宝虎:《告台湾同胞书》的原则精神光耀史册

2019年01月10日 10:16: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1979年1月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这是两岸关系经历三十年敌对后的重大转折。

  《告台湾同胞书》至少包含四项核心原则和精神。一是以民族大义、同胞情呼吁对岸。以“父老兄弟姐妹”来称呼台湾同胞,以元旦佳节的问候和“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亲情开篇。强调“统一是全民族的意志和历史潮流,统一祖国,人人有责”。只有结束分裂、实现统一,“才可告慰列祖列宗”。二是号召两岸结束对峙状态,走向和平合作,人民解放军从即日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呼吁破除两岸同胞交往障碍,实现通航、通邮、通商,开展文化学术交流。三是承诺在解决统一问题时,“尊重台湾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不使台湾人民蒙受损失”。四是展望国家统一的美好前景,呼吁两岸携手共兴“建国大业”,“共创我国空前未有的光辉灿烂历史,实现我国与世界先进强国并驾齐驱,并共谋世界和平、繁荣和进步”。

  上述四个方面,即民族大义与同胞情、和平合作、合情合理安排、谋求民族强盛,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而民族大义与同胞情是其中的核心和灵魂。正是因为两岸是同属中华民族的骨肉同胞,共担民族大义,我们才可能不计恩怨,从对抗走向和平合作;才可能克服差异,采取合情合理办法解决制度和政策难题;两岸共同谋求国家强盛以期与世界先进强国并驾齐驱的呼吁也才更加具有感召力。

  《告台湾同胞书》以及随后“叶九条”、“邓六条”的发表,和大陆一系列鼓励两岸交往合作的举措,促使两岸关系从对峙、敌对走向缓和。正是以此为基础和起点,台湾当局也逐步放弃“三不政策”和对大陆的敌意,于1984年停止对大陆的炮击,1986年起解除“戒严”、开放党禁和报禁,1987年决定开放台湾老兵赴大陆探亲。今天两岸各领域交往合作的规模和频率绝非当年可以想象,正是《告台湾同胞书》开创了两岸关系的新时代,两岸逐步走上和平发展新阶段。

  今天时移世易,两岸关系和国际局势已经出现重大变化,然而重读《告台湾同胞书》,依然感受到一股震撼人心的力量!《告台湾同胞书》所体现的上述四点原则精神并未过时,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40年来,大陆对台方针政策可以视为《告台湾同胞书》的不断丰富、发展与落实,既体现了对台政策根据实际情况变化与时俱进,更体现了对台大政方针的一脉相承和持续稳定。从大陆的历届领导人谈话、涉台重大决策和相关立法均可以清楚看出这一点。

  一、合情合理安排:以“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不断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两、三年内,大陆领导人陆续发表重大对台政策宣示,就如何实现和平统一提出了日益明确和具体的政策。1981年9月31日,叶剑英委员长发表“叶九条”谈话——《叶剑英委员长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谈话》,提出:1.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两党可以对等谈判;2.双方在通邮、通商、通航、探亲、旅游及开展学术、文化、体育交流达成协议;3.统一后的台湾可保留军队,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特别自治权;4.台湾社会、经济制度、生活方式与同其他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私人财产、房屋、土地、企业所有权、合法继承权和外国投资不受侵犯;5.台湾政界领袖可担任全国性政治机构领导,参与国家管理;6.台湾地方财政有困难时,可由中央政府酌予补助;7.台湾人民愿回大陆定居者,保证妥善安排、来去自如、不受歧视;8.欢迎台湾工商界人士到大陆投资,保证合法权益与利润;9.欢迎台湾各界人士与团体,提供统一的建议,共商国是。“叶九条”谈话里,“一国两制”的构想内容已经初露端倪。

  1982年1月10日,邓小平在接见来华访问的美国华人协会主席李耀基时说:“在实现国家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性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在这次谈话中,邓小平第一次正式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1983年6月25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美国西东大学教授杨力宇时,又进一步阐述了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六条具体构想,内容包括:(一)台湾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和平统一已成为国共两党的共同语言;(二)制度可以不同,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不赞成台湾“完全自治”的提法,“完全自治”就是“两个中国”,而不是一个中国。自治不能没有限度,不能损害统一的国家的利益;(四)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可以有其他省、市、自治区所没有而为自己所独有的某些权力;(五)和平统一不是大陆把台湾吃掉,当然也不能是台湾把大陆吃掉,所谓“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不现实;(六)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国共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从“叶九条”到“邓六条”,“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内容更加完备、明确和系统化,以什么样的制度和办法解决两岸统一问题已经有了较为清楚明晰的答案。“一国两制”的构想体现了民族大义、同胞情、和平合作和民族振兴目标,更体现了照顾台湾现状的合情合理安排。台湾保留军队、司法制度和政治制度,非对等参与大陆政治生活等等,都是国际政治史上鲜有的灵活安排。

  由于内外局势的变化,大陆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就明确意识到解决台湾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逐步确立了先易后难、先经后政、循序渐进的分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最终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方针。在此过程中,大陆对台湾方面的一些重要关切,也确立了以“合情合理”方式予以解决的思路。比如在两岸定位上不断扩大包容性,避免让台湾方面感到被矮化。2000年8月大陆方面提出关于一个“中国原则”的“新三句”:“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这一表述没有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符合两岸各自法律规范,具有最大的包容性,这一表述并于2005年直接写入《反分裂国际法》。

  2007年11月中共党的十七大总结一个时期以来的涉台工作,提出在新形势下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2008年12月,对台湾方面十分关切的参与国际组织活动的问题,大陆方面提出在不造成“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前提下,通过两岸的务实协商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按照这一安排,台湾不仅稳定了涉外关系,而且还先后以适当名义参与了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民航组织的活动。党的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直接见面。2015年11月两岸实现了“习马会”,达至两岸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最高层次的政治互动。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基础上,以“合情合理”方式解决台湾方面的一些政治和涉外关切,不断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可以视为对《告台湾同胞书》“合情合理”原则精神的深化和发展。

  二、共担民族大义:坚持“一个中国”、反对“台独”、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随着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两岸交往合作不断扩大,两岸关系政治基础问题浮出台面。1992年两岸通过谈判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一个中国”的“九二共识”。李登辉执政后,“台独”势力逐步抬头。大陆开始意识到两岸统一进程的长期性和艰巨性。1995年1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在涉台单位共同举办的迎新茶话会上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重申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就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提出八项主张:1、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2、对于台湾同外国发展民间性经济文化关系,我们不持异议。但是,我们反对台湾以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为目的所谓“扩大国际生存空间”的活动;3、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是我们的一贯主张。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谈判过程中,可以吸收两岸各党派、团体有代表性的人士参加;4、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5、面向21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要大力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以利于两岸经济共同繁荣,造福整个中华民族;6、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五千年灿烂文化,始终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也是实现和平统一的一个重要基础;7、两干一百万台湾同胞,不论是台湾省籍还是其他省籍,都是中国人,都是骨肉同胞、手足兄弟。要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和当家作主的愿望;8、我们欢迎台湾当局的领导人以适当身份前来访问;我们也愿意接受台湾方面的邀请,前往台湾。“江八点”实际上提出了分步骤进行两岸谈判、逐步实现和平统一的构想,体现了新形势下的“合情合理”安排。同时提出两岸共同继承弘扬传统文化,以中华文化作为维系两岸的精神纽带和实现和平统一的重要基础,实际上是对民族同胞情的进一步深化。“江八点”突出强调坚持“一个中国”和“一个中国的前提”,反对“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显示了新形势下大陆坚持民族大义的担当和责任,是民族大义内涵的必然延伸。

  由于李登辉和陈水扁长期执政的恶意操弄和恶劣影响,“台独”分裂势力不断对两岸关系政治基础发起一波接一波的挑战。“两国论”、“一边一国论”、“法理独立”、“正名制宪”、“入联公投”纷纷出笼。2005年3月4日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四点意见,一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二是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三是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四是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体现了大陆一方面坚决反对“台独”,一方面矢志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策思路逐步明细,体现了勇担民族大义和胸怀同胞情的平衡兼顾。2005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并于通过当日签署生效。《反分裂国家法》强调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该法第八条规定“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反分裂国家法》以法律形式明确了大陆对实现祖国统一的历史担当和民族责任。同时也规定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等于将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从政治承诺变成了法律承诺。对于如何维护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发展两岸关系,该法第六条也做了详细规定,包括1、鼓励和推动两岸人员往来,增进了解,增强互信;2、鼓励和推动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直接通邮通航通商,密切两岸经济关系,互利互惠;3、鼓励和推动两岸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交流,共同弘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4、鼓励和推动两岸共同打击犯罪;5、鼓励和推动有利于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发展两岸关系的其他活动。并强调国家依法保护台湾同胞的权利和利益。尽管有海外人士误将《反分裂国家法》简单理解为“武统法”,但我们依然不难看出其与《告台湾同胞书》的精神连结。《反分裂国家法》实际上是以法律形式将“反台独”的民族大义、历史责任,与同胞情、和平合作、合情合理安排有机结合。该法固然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法律化,但也同时将大陆政府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尽最大努力实现和平统一的责任法律化。

  2007年11月中共党的十七大总结一个时期以来的涉台工作,提出在新形势下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真诚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共同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共同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全面系统阐述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思想,提出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六点意见。应该说,这一个时期,大陆坚持反对“台独”,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重挫了“台独”分裂势力气焰,取得了反“台独”斗争的一系列胜利,岛内的各种“台独”操弄最终都归于失败。

  三、两岸一家亲、共圆中国梦:习近平新时代涉台工作论述的重大发展

  2008年,支持“九二共识”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国民党重新上台执政,两岸关系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两岸交往合作走向健康发展道路,并通过协商谈判陆续签署23项协议和多项共识文件,极大扩大了两岸交往合作广度深度,提升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法制化水平。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入深水区,习近平总书记牢牢掌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推动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两岸政治交往取得历史性突破。2015年11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加坡同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会面,开创了两岸领导人直接对话、沟通的先河。此前的2014年11月,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还建立了双方联系沟通机制。在理论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敏锐洞察各方面形势变化,高屋建瓴,提出了一系列涉台工作论述和政策主张,丰富和发展了新时代大陆对台工作方针政策。

  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涉台工作论述的核心是把握“两岸一家亲”理念。2012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动情地表示: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两岸一家亲,家和万事兴。2013年10月6日,习近平会见萧万长时表示,两岸应该“倡导‘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加强交流合作”。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明确将“两岸一家亲”理念纳入十九大报告。习近平“两岸一家亲”理念既是对《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以来大陆秉持民族大义、同胞情、和平合作、合情合理安排、民族强盛等思想的继承,更有新形势下十分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政策内涵。

  首先,习近平总书记将两岸一家亲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结合起来,强调“中国梦是两岸同胞共同的梦,需要大家一起来圆梦”,“台湾同胞的福祉离不开中华民族的强盛”。提出“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正是基于这一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角度来谋划和推进新时代对台工作,强调祖国大陆发展进步是决定两岸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要团结广大台湾同胞顺应历史大势,共担民族大义,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充分体现出对解决台湾问题的历史担当、高度自信和长远眼光。

  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更需要两岸同胞共担民族大义,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图谋。2016年台湾民进党上台执政后,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在“去中国化”道路上越走越远。域外势力也加大利用台湾遏制中国发展的操作力度,两岸关系出现新的复杂局面。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台湾的前途系于国家统一”。为此,要坚决遏制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行径;坚持“九二共识”政治基础,继续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坚决遏制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行径,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让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

  同时,为落实两岸一家亲理念,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的发展机遇,逐步实现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待遇。自国务院有关部门于2018年2月出台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31条”措施后,大陆各地纷纷出台一系列举措,加大落实同等待遇力度,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我们所追求的统一不仅是形式上的统一,更重要的是两岸同胞心灵的契合。为此,要持之以恒做台湾人民工作,增进同胞亲情和福祉,拉近同胞心灵距离,促进两岸同胞在交流合作中相识、相知、相亲,增强对命运共同体的认知。只要两岸同胞以心相交,以诚相待,就没有什么心结不能化解,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在这里,落实两岸一家亲观念,既是对台湾执政当局“去中国化”的逆势操作,更体现了对台湾同胞在任何情势下都不离不弃、坚持以阳光融化坚冰的深切民族情怀。2018年11月台湾“九合一”选举中“台独”势力遭受挫败,民进党“统独”牌、“悲情”牌和“抹红”牌均不再奏效,“九二共识”得到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认可,充分说明习近平两岸一家亲理念日益深入台湾民心,得到民众认同。

  2019年1月2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通篇讲话字里行间洋溢者浓浓的两岸一家亲情,生动再现了同胞情、民族大义、和平合作、合情合理安排、共谋民族统一、国家强盛等诸多思想的高度融合与有机统一。习总书记强调要“积极推进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打造两岸共同市场”,为此“两岸要应通尽通,提升经贸合作畅通、基础设施联通、能源资源互通、行业标准共通”。讲话提出“要推动两岸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合作,社会保障和公共资源共享,支持两岸邻近或条件相当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习总书记呼吁两岸各党派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政治基础上开展政治协商,“就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达成制度性安排”。他还特别提出探索“一国两制”的“台湾方案”,强调“一国两制”在台湾的具体实现形式“会充分考虑台湾现实情况,会充分吸收两岸各界意见和建议,会充分照顾到台湾同胞利益和感情”。他呼吁台湾同胞“认真思考台湾在民族复兴中的地位和作用”,号召两岸同胞“携手同心,共圆中国梦,共担民族复兴的责任,共享民族复兴的荣耀”。习总书记对台系列论述不仅是对《告台湾同胞书》原则精神的继承,更体现了新形势下回应局势发展和两岸人民需求的一系列新观点、新主张和新政策,必然成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对台工作的指引和方针。

  四十年之后的今天,我们重温《告台湾同胞书》,回顾两岸关系四十年历程,和大陆涉台政策的发展沿革,不能不由衷钦佩老一代革命家当年做出的正确抉择。《告台湾同胞书》所蕴藏的民族大义、同胞情、和平合作、合情合理安排以及民族强盛等充满政治智慧和民族情怀的思想、原则和精神,依然光芒闪烁,光耀史册!

 

(作者尹宝虎,海峡两岸关系法学研究会秘书长,清华大学法学院兼职研究员)
                       [责任编辑:李杰]